一个50万的单子
客户问了4家食品厂经销商
4家经销商根据客户品牌和价格需要
问了8家工厂
8家工厂问了16家辅料厂和16个外加工…
这么多的竞争对手
紧张了,急眼了,砍价了
于是
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
不死心,不放心
再找几家议价砍价
最后
订单接了
价格降了
质量打折扣
利润见不着
工厂面临倒闭了
做生意,适当的比较是可以的
但不能为了接单,
失去了价格、品质、服务、利润
无论是什么行业
没有利润谈何生存,没有质量如何强大!
华为掌门人任正非曾说:“再不可以忽悠中国消费者了。什么“物美价廉”,什么“让消费者享受低价”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靠不住的。提升产品品质,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决心,需要几十年厚积薄发。
近年来,各行业企业“倒闭”、“关停”、“破产”、“拖欠工资”、“业绩下滑”、“亏损”等消息动摇人心。由于国内产能过剩严重,很多企业要么没生意,要么靠低利润走量维持生存。
除了外部环境,内在的恶性竞争也在吞噬制造业的好光景。为了维系客户、保证有生意可做,一些企业不惜以“保本”姿态卖货,加重了更多中小型厂倒闭风险。
“价格多低的生意都有人做!”现在看来,比“倒闭潮”更可怕的是“低价竞争”。
只要是有客户上门,都巴不得当大爷供着。报价可谓是一家比一家低。可顾客们并不吃这套,他心里想的是“去其他家看看,说不一定还有更便宜的”。问完这家走下家,问完这个市场再走下个市场,最终,最低价成首选。
在买卖市场里,买东西嘛,当然要挑便宜的买,可关键的问题确是,在客户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鉴别的情况下,卖家无底线的报低价,最终也只能是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企业。
这是老早就出现的段子,虽然夸张了,但却反应了现在市场的低价竞争,以及消费者对于质量和价格以及价值的权衡的不解!
01饿死同行比如在同一个地区,有70家不同类型的厂家,而同一个地区里有70家需要的经销商,如果有一家工厂用低价搞定了其中10家经销商,那剩下的69家就只剩下60个机会,接不到订单的结果只能直接饿死。如果长此以往,市场势必会被扰乱。
0累死自己厂家毛利率控制在0%左右属于正常范围,可实际上有的厂家为了有生意做,毛利率5%也在接,有的%,甚至更低。接到单了,当然就高兴,小厂家热火朝天地赶着工期,营销部门天天忙着发单,安排发货。
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厂家的日子真的好过吗?到年底一算账,除去工人工资,房租费,水电费,市场推广费,物流费,卫生费,网络费,电话费,各类罚款,各种费用一算,唉,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就剩下三瓜两枣的,还不如给别人打工赚的多,何苦呢?
近段时期,越来越多的企业负责人抱怨,低价竞争已经扰乱了正常的行业秩序。“不管什么样的产品,总有更低价格的产品出现。不管下游的用户给出的价格有多低,总有人会接单。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价格根本无法保证利润率,如果他们能做,那也肯定是在原材料和工艺上偷工减料了。”长此以往,行业的健康发展势必受到威胁,中国制造的影响力一定会下降。
03坑死下游客户有一句行话叫“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不是内行人永远不知道这行业这水有多深。买家以为占了个大便宜,殊不知最该哭的是自己。经常听到各种客户抱怨问题,殊不知原材料成本上涨严重,各方面成本居高不下,这么低的价格能买来什么样的高质量的产品呢?贪图便宜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当然还有客户一直觉得产品贵,使命压价,跟我算材料成本,我就很想问他:
研发成本你加了吗?
人工成本加了吗?
店面成本加了吗?
管理成本加了吗?
你还要售后吗?
还要质保吗?
服务的前提是利润,
利润空间可以被挤压,
但不能消失,
否则连同利润一起消失的还有服务。
请不要一味的过度要求,
每个人都要生存,
你拿走了他生存的空间,
服务也就消失了。
其实因为价格离去的客户还有可能回来,因为质量离去的客户多半不会回头,因为态度离去的客户永远不会回来。价格不合适可以谈质量没做好可以改进,在这市场纷纷扰扰的大环境中,发现需求、满足需求!我们拼的不应该价格,我们拼的应该品质和服务!在价格战的博弈中,企业完全可以靠挖掘自身优势,获取更多利益——靠产品说话,完胜价格战!来源:中国食品报。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
若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END-
好文推荐
1.社区团购大洗牌来了!估值30亿,照样倒闭!
.打败零售店的不是同行,是房东!
3.农夫山泉注册“农夫三拳”!
温馨提醒
商务合作:转载联系:(QQ)爆料投稿:(QQ)爆料、投稿一经采用即支付稿酬!欢迎各位食品行业人士投稿!长按3秒识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