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如果说到中国第一大购物中心企业,你第一时间会想到谁呢?“吾悦广场”?印象城?还是世纪金源?又或则是“轻资产化”取得成功,再一次化作“庞然大物”的万达?
据年1—7月的消费数据统计,社会消费品消费同比增加了高达20%左右,高达亿,而光是商品零售就在其中占了人民币,近乎百分之九十,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又是那些实体商业的支柱—购物中心,在中国,一些比较有实力的,能仔细统计的,全国上下共有60家相关企业和家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更是达到了万平方米,如国再加上一些小企业的购物中心,约莫还能再多上四五千的数量,而购物中心的增加趋势还在逐渐增多,保不齐在不久的将来会让这几串数字再翻上一番。
购物中心再变多,巨头们也没在闲着(如万达、沃尔玛、印象城),四处的建立购物中心,自己经营或拿出去出租,就拿万达来说,它一年的纯利润就高达亿元,可见其中的“商机”之高。
从房地产到“轻资产化”的万达
曾经主打房地产却在如今转型为“轻资产”的万达,它的变化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抛去了以往以“售”养“租”高昂成本,减轻了发展压力,同时轻资产模式更有利于万达增加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增加核心业务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轻资产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风险,与合作伙伴一同收益,一同分担,,再加上少了“总资产”的“负担”更便于提升企业的灵活程度,更能适应于变化多端的市场。
如今的万达近乎撇弃了原先房地产业务的重心,转型为一家商业投资服务企业,正如掌握该主要业务的核心子公司——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是一家购物中心企业。
在人均可支配财富急速增长的今天,人们的购物方式有了更多的发展,除了在一些电商平台购买外,线下实体店,尤其是购物中心这种品牌和类别集中的“商业区”内,成了不少人热衷去的对象。
如果没有外界环境影响,每天会有不少人“笼络不绝”的购物,这种情况在“一、二线城市”最为明显。
沃尔玛、印象城、等等,这些“购物中心”除了单纯品牌类别的集中分类外,还有不少娱乐性质的商业活动,给它的存在增添了不少趣味。
“商业中心”不缺客户,带来的利益也是可观的,运营期间产生的成本风险,也会与投资方相互按合约分摊。
收益虽不如万达房地产巅峰时期带来的更多,但胜在稳健,并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万达方面还清以往因发展,或危机应对而欠下的亿“负债”。
让万达向好的方向发展,轻资产的“商业中心”算得上是功不可没。
中国第一大购物中心——万达商管
自打转型成功后,轻资产模式就在给万达开拓出以往绝不可能见到的“新世界”,万达有自己的品牌,有独属于自己的影响力,虽然不再向以前那般辉煌,但“余威犹存”。
找什么合作商,又或者去商量什么合作,万达本身的力量都有资格促成这些的形成,提出互利互惠的前提,双方投钱建设,你给土地、材料、资金,我则是提供设计建设,或是招商,管理,等项目有了结果后,两边按原定的合同分成,出了事情也没得跑,一同担着,近乎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关系。
另一方面,支撑起万达能签订合作项目的还有万达本身投资收益的稳定,在年时万达广场的出租收益高达.2亿元同比增长30%,另外万达新店的开店总数更是占据了总数的20%在未来还会有增加趋势。
看到有利可图后,万达与多方的合作阻力也自然少了很多。
截止到年九月,万达签约项目为53个是去年的1.3倍,到以后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从预计数字来看,万达每年将近会签约50个项目左右。
据统计年时的万达轻资产签约项目已经高达,个,一方面合作的变多,让万达明确了轻资产模式的发展方向是成功的,另一方面,万达广场的规模也在随着合作增多,而逐渐变多。
目前在营的万达广场有着座的数量,万平方米的建筑占地面积,而年全国商业购物中心前60名的统计中,第二名的“吾悦广场”也仅仅有着座的数量和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光从体量上看,万达的商业购物中心在国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那么从营收来看是否配得上它这庞大的“体量”呢?
,因为疫情产生的负面影响万达商管的营收仅为.34(年是亿),比上年相比少了大半,净利润收益则是亿元,但各项数据仍占据了全国购物中心的第一位。
另外再算上“万达商管”旗下可出租.33万平方米的万达广场,和一些可出租的轻资产,年租金收入高达亿人民币(为了相应抗击疫情万达给予大小商户的减免租金成果43.3亿,如果扣除这一影响万达年租金同比增长了8.1%),另一方面方面万达的出租率为99.4%同样走在各大购物中心企业的前列。
万达商管的发展井井有条,但对于万达来说,这只是转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据统计还有不少万达旗下的“购物中心”正在建设,并等待日后的使用,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万达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稳定的采用“轻资产”的模式,并专注于提高自身品牌效应,和商业服务的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扩宽和优化合作伙伴的选择,但以后轻资产化的万达会遇到什么“不足”,这还得以后再去慢慢验证然后补全。
参考资料:《万达商业管理集团》
《全国购物中心(企业)前60位排名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