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基本概念
渠道分类
选定原则
市场体系
保证管理
申请条件

白水拼图手记一场破坏材料属性声音的游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2.html
《声动:拼图》白水声动计划第二辑

封面

出品名:《声动:拼图》(LimitedEditionCD)

厂牌:空白聲門唱片

作曲:白水

制作:白水

中阮、吉他、洞箫、铜铃:白水

镲片:陈冉(#7)

人声:姚春旸(#1)、袁田(#3)、安娜(#8)

实地录音:白水(#2,5,6)

编混与母带:白水

图片摄影:邱俊松

艺术设计:袁田

封面人物:张典凌

《声动:拼图》是門唱片在年的第二个出品,编号MEN,由門唱片和空白聲联合出品。

《声动:拼图》是白水「声动」系列计划的第二张专辑,这是一场更为冒险的声音实验,听感上更为冷峻有力。封面图出自声音与现代舞计划排练期间照片,人物是重庆现代舞舞者张典凌,也许在年会有一场声动的特别现场。

细心的听众可能发现了,在MEN系列编号里,还有、没有出现,在接下来的12月,我門在制作完另外两张专辑会发布该两个出品的详细信息。

关于《拼图》的详情,请见下文白水个人自述:

全本《拼图》分三章,包含五首器乐曲和三首人声曲。在器乐曲目中,《四弦道》、《暗杀》、《石蛙川》的主要声音材料分别来自中阮、吉他、洞箫的即兴独奏,而《偏头痛》和《怪蛾》的材料则是采自铜铃、镲片等金属打击乐器,及部分日用金属器皿。三首人声曲目《五粒沙》、《矮人》、《此心》由姚春旸、袁田、安娜等三位女声演唱,是演唱者分别对应每章中的器乐曲目所作。另外,在部分音乐中,作者还使用到了实地录音素材及少量软硬件合成器的声音采样。

《拼图》是一部组曲,却像极了一个游戏,但它绝不是一次充满冒险精神的实验,而是一张慢慢写出来的专辑。

我相信每个作者在架构作品的时候总有套属于自己的方法。无论你是习惯于以抱着吉他弹唱作为写作的原点,还是面对一大屋子的乐器和机器埋头研究,也无论你是钟情于纸上的传统写作,还是排练房里的猛烈激情。选择一套自己喜欢且有兴趣,并熟练的方法去实施完成,是作品得到相对完美呈现的强力保障。

过去十年,从《时间》到《声动:序章》,我尽量为我所做的每一张专辑制定一套写作法则,尽管在如今去回望那些过去的发生,我们会很容易发现其中的一些作品从思路到表达都显得太过于雷同。那是思维的惰性,让人很容易陶醉于习惯中。这当然是个坏习惯,糟透了!即便它可以轻易为你捕获赞美和掌声,它也无疑是挡在你前面的矛盾堡垒,堵塞血脉,限制方法,让可爱的游戏变得毫无趣味可言。所以,如何去开拓和完善自己的写作方法,又如何去制定一套创作法则是近年我做事想事的重要内容。

声动:序章()

去年的出品《声动:序章》对我而言是别具意义的,完成这张小唱片过程中的思考与训练不仅解答了一些个人写作中的自问,也成功地把我从过去很长时间陷于器乐三重奏组曲《虫斗》的制作焦虑中抽离出来。无疑,《序章》也开辟了新的局面,伴随着那名为“声动”的计划的展开,随之发酵而成的多个方案也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其中最早的发生,是始于去年秋天与打击乐手陈冉合作的“声动:电子音乐与打击乐”方案。从单一乐器材料的采集,到即兴合奏的磨合,从每条排练录音的聆听和讨论,再到最终总谱的写成。历时半年四期的工作与训练,让这个生涩的二重奏有了他自己越发清晰的样子。自今年五月始,二重奏先后在成都、西安、厦门进行了三场表演,很高兴我们留下了一场视频资料和两条优质的录音。当然,这些所呈现的活动还和所谓的完美相隔千里,但这一年和陈冉一起打造一场能够真正合格的舞台表演的经历,不仅强化了《序章》带来的新方法,也让这个游戏变得越发有趣。更重要的一点是让我找到了一个崭新的兴趣点——对单一声音素材的采集和重塑。这也是《拼图》开始的原点。

电子音乐与打击乐

小酒馆空间,成都

《拼图》规则很简单:采集一段在单一乐器上不超过三分钟的演奏,然后对所采材料进行加工再造,方法不限,最终做成一部时长超过原始素材长度的音乐。我选择了三样我相对熟悉的乐器:中阮、吉他、洞箫,分别录制了三条演奏素材,其中在中阮与洞箫上的演奏是纯即兴的,而吉他弹奏的内容,我在录音前有简单的记谱。但无论是何种形态的声音内容,都尽力保存演奏时的原始状态,即便可能某条材料在音质听感上会显得不是那么如意。因为,我认为保存这些偶然的发生是这个游戏的基础,如果这些原始材料没有人性的鲜活,那么《拼图》后续的搭建就瞬间变得毫无意义。

《四弦道》是《拼图》组曲第一章的主干,全曲所有声部的原材料均来自去年十一月初所录的一段中阮独奏。在演奏时,除了拨片弹拨等基本技法外,我还用到了一把未上松香的短弓,来拉奏与拍打琴弦与琴体。在采样完成后,我开始对材料进行处理。首先,我便毫不犹豫地剪去了三分钟演奏里大部分的段落,然后把所剩不多的素材切片,命名分类,整理建档。试图用仅有的这些可怜的音块重新写作一个与之前无甚关联的全频段乐曲。显然,我手里的这些素材全部被我扭曲了。基于改变声音的三种基本属性(音高、音色、音量)去改造声音听感的原则,我用了很多编辑声音材料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一点也不新鲜,不前卫,更不是实验。可固执的我偏执地认为面对鲜活的演奏与思路,再老套的方法也会创造出个性张扬,独一无二的声响。并且,当演奏者与素材编辑者是同一个人的时候,这个过程可能就会变得更不一样。当然,在制作过程中,我也会有一些新鲜的尝试。在这里我试举一例——当我编辑并排列好一轨原声中阮素材后,把这轨素材发送到一个混响效果器中。根据乐曲的流动,精确控制效果器的动态干湿比例,冷冻效果器输出的湿声,同步录下这个冷冻的湿声。由于整个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得到的新材料也包含极其别致的质感与丰富的信息,可以用于很多搭架乐曲所需的地方。

《四弦道》动工于年11月,前后历经六稿,终于年4月才算定稿完成。期间我把小样发给几位朋友交流,在来往讨论中也产生了许多让人思考的问题。其中的一个发问直到《拼图》实体上架我才算勉强找到回复说辞。问题是这样的:“这些改造后的材料与原声乐器的原始演奏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关系,那么为何要选择性地只针对原声乐器进行采样呢?”

我想好的说辞是:“破坏材料原有的属性。”

发送量的自动化曲线

在此同时,《暗杀》与《石蛙川》也延着《四弦道》的方法和脉络进行着。《暗杀》的原材料来自木吉他的记谱演奏,一支没有和弦的单音曲子。和《四弦道》截然不同的是,这次我保留了几乎全部的原材料。并且在保存原声实况的同时,利用电声系统改造并勾勒。简单地说,就是所有原声吉他素材都在电吉他系统里来回了好几次,并通过相对精准的效果器实时控制得到全新的素材。另外,组曲第三章主干部分《石蛙川》则是为两轨洞箫即兴录音而作的叙事诗,其中,我人为拉长洞箫长音数倍,强化吹奏时颤音,并把这些声音发送到电吉他音箱得到了一组全新的声音材料的方法,算是该曲有趣的地方。

但是,我还是作弊了。听友们在唱片里听到的上述三曲的最终版本,都被我添入了一些实地录音或少量软硬件合成器采样。这些举动虽然让乐曲变得更加写意和相对柔和亲切,但对作者而言,却是一次绝对的不可原谅的自我妥协。要知道,这是对《拼图》规则的临时改变。最终,我成了游戏规则的破坏者。

感谢姚春旸、袁田、安娜三位歌者对应拼图三章的三段人声贡献,你们是规则的捍卫者。也是因为你们的精彩表演让这绵绵四十分钟的苦旅不显倦意,也让世界某处的你们能耐心安坐,且有可能听到最后。我无限感激。感谢佳汶与兰若,没有你们的纵容与支持,《拼图》绝无成形之日。

“存在形式永远次要,表达呈现方是终极考量。”一位智友曾如是叮嘱我。作品不好,再多的空想与折腾都是胡闹。

封底与卡片

对折digipack

限量套

曲目列表

五粒沙fivegrainsofsand2:05

introforyaochunyang’svocalperformance

四弦道fourstrings13:08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biao.com/jbgn/6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