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不少家庭又该上演“你妈觉得你冷,所以你要穿多点!”“你奶奶觉得你冷,所以你要穿多点!”的争论。
有一个朋友,孩子才4个月,发了一条朋友圈“宝宝比大人要怕热,可某些老人就是不听”,引起了不少人的回应。
确实,奶奶们好像总会觉得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我们那个时候是这样,现在我们的宝宝也是这样。
家里的老人家总是根据自己的身体反馈来考虑孩子,但一般中老年成人的体质寒凉,畏寒怕冷,因此总是觉得孩子也冷。殊不知,孩子的体质和老人完全不一样。
关于宝宝冷不冷,该穿多少件衣服这个问题,也就成了诱发很多婆媳问题的导火索。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今天就从科学的角度来谈谈。
捂出来的几种病
“多穿点”,是很多家长关爱孩子的方式。冻到孩子不应该,但是热到孩子一样是会出问题的。
导致捂热综合症
由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捂热过久,会影响机体散热,体温就会急剧上升,患儿处于高热状态,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尤其是新生儿千万不能穿太多,百害而无一利!
尤其是现在的天气,还没冷的那么彻底,穿的或盖的太多,会让宝宝不能散热,很容易导致捂热综合症。
降低抵抗力
过度保暖,剥夺了孩子接受耐寒训练的机会,反倒会使机体调节能力变差,抗病能力变弱。
限制发育
孩子穿得过多,束缚了行动自由,减少了活动量,不但会阻碍骨骼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肥胖等问题。
经常有家长会问:给宝宝穿好多衣服怎么手还是冰的,是穿不够还是什么?
判断宝宝冷不冷,到底该摸哪里?
判断宝宝冷不冷,该不该添加衣物,许多家长的习惯是摸手。其实,这样的判断方法并不完全正确!
因为,婴幼儿的手脚末端的血液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有时候衣服虽然穿了很多,身体都冒汗了,但是手脚却是冰凉的!
对此,许多儿科医生也解释过!
问:冬天给宝宝穿好多衣服怎么手还是冰的,是穿不够还是什么?
崔玉涛:孩子的心脏力量相对较弱,每次泵血后到达四肢末端的血量很少,我们就会感觉孩子的手脚比较冷。只要家长摸着孩子的颈部温暖,就不用担心。张思莱医师:孩子冷不冷不以手脚凉为标准,因为小儿心臓博出的力量较弱,未稍血循环较差,所以手脚发凉,其实中心温度并不低,家长盲目给孩子多穿衣服反而不利于孩子自身调节体温反而容易生病。其实归纳起来方法很简单,对于还不会自己行走的小宝宝,由于活动量不大,代谢量低,相对体温会低一点,所以穿衣的起点标准可以比妈妈多穿一件;如果已经是学步儿童,或者是已经蹦蹦跳跳的学龄儿童,那就不用太担心了,因为他们动个不停,代谢量大,相对体温会高一点,所以穿衣的起点标准可以和妈妈一样,甚至可以比妈妈少穿一件衣服。
是不是做到这个穿衣起点标准就OK了?No!No!No!冷暖是一个很个性化的感官,不能每一个人都公式化衡量。所以,在做好穿衣起点标准后,三宝妈再教大家一个“一指神功”,可以更精准的衡量孩子的寒热。
家长衡量孩子冷暖不应该从手脚感觉,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上背心部,如图所示:
麻麻们只要把手指从宝宝后衣领处伸入颈背部,左右横扫一下。如果手指感觉温暖舒适,说明孩子衣服够了;如果觉得有发烫感,甚至有湿润感,说明孩子出汗了,衣服穿多了;如果手指感觉不够温暖,就说明孩子衣服不够,要加衣了呦。
宝宝秋冬“加衣法则”:比大人多穿一件即可。
新生宝宝(出生28天内)在室内要比大人多穿一件;2~3个月大时,在室内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更大一些的孩子,爱活动出汗多,甚至可以在室内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大人一样,注意别受风即可。
穿多穿少最好清晨定
可以在早晨起来时,先看一下天气,和前一天做个比较。如果没有大的变化,就不要轻易给宝宝添加衣服。如果早上穿太多,等到热的时候再脱下,宝宝很容易感冒哦~
穿衣要有层次感
多穿几层稍薄的衣服,保暖效果更好。层数多,层间的空气流通相对较好,即使出了汗也容易干,也能保证衣服里面空气的保温效果。还能方便随时增减衣物。但要注意,并不是完全按照这个标准就ok,人体对冷暖的判断有个体区别,所以还要结合“摸颈背部”来判断哦。
今天学会了“科学加衣法则”和“一指神功”,再也不用担心宝宝穿多穿少啦!其实,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宝宝好,少点争吵,多点摆事实讲道理,科学爱孩子才是正理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