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真的不配。
日前,浙江台州警方通报了浙江史上最大一起有毒有害“保健品”案破获情况,涉案金额超16亿元,扣押相关产品10万余盒。更要命的是,此前有超过万盒“保健品”,已经主要通过微商个体售出。面膜这种东西朋友圈杀熟也就算了,进嘴的东西也杀熟,就有点道德沦丧了。加上之前多种微商乱象,让微商的监管、维权问题又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经过五六层的逐级批发还能在价格上形成冲击力的产品,质量能有多低?微商可谓典型代表。不需要实体店、不需要频繁招商、不需要实体物料,甚至连个网店都不要,就可以通过朋友圈来极速营收,也就难怪为什么只有像面膜这种很难区分使用效果的产品才能在这个渠道大行其道了。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进入微商渠道的品牌都采取五到六级的代理商体制。多层级代理制度的微商,一个品牌招募若干个总代理,总代理再去招募次一级代理商,以此类推,每一级代理商赚取一定的代理费用。在顶层代理“喜提”粉红超跑乃至玛莎拉蒂的真真假假的喧闹下,无法不令人经常不自觉地将之与传销加以比较。
早期微商诚然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