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基本概念
渠道分类
选定原则
市场体系
保证管理
申请条件

微商起盘微商产品代理层级价格设计微商品

微商起盘

本文作者:胡小胖

畅销书《微商升职记》《微商操盘手册》作者

欢迎来到小胖微商课堂,我是胡小胖,这一堂课我们继续接着上一堂课的内容来讲解,不了解上一堂课内容的同学请在文章列表中先学习上一堂课。

上一堂课,我们讲解了代理名称和代理层级的设计原理,这一堂课我们来讲一讲代理层级价格的设定。

所谓代理层级价格是指相应代理层级的单品价格,简单地理解,就是不同层级代理商的拿货单价。层级价格的设定是微商模式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不同层级代理商的利润空间,利润空间的多少又决定了该层级代理商在招商和零售上的积极性。

层级定价的规律

在微商代理模式中,层级定价有一个传统的规律:代理层级从高到低,层级差价要逐渐增大。所谓层级差价,是指“下级代理拿货价”减去“上级代理拿货价”的差价。

这里以三个层级为例,假设代理层级从高到低依次命名为“联合创始人、大区总监、特约代理”,拿货价分别是29元、49元、79元,产品零售价格为元。每个层级的差价是:联合创始人20元、大区总监30元、特约代理50元。

上面例子中的层级定价就满足了层级差价从高到低逐渐增大的规律。目前大部分微商品牌的层级定价都遵循这个传统规律。

层级定价的创新

上面的层级定价规律也许在很多操盘课程或书籍中都有提到,但我觉得这个规律可以适当创新,这也是我称呼传统规律的原因。在我看来,每个层级的差价从高到低并不一定非要按照传统规律逐渐增大,而是要根据品牌方对层级的需求来决定。

这里我们继续用上面的例子中的代理层级来举例子,如果品牌方比较重视联合创始人的招商量,那就可以把联合创始人的利润空间增大一些,此时的联合创始人层级差价可能会比大区总监的差价还要大。

例如,此时的拿货价可设定为:联合创始人29元、大区总监59元、特约代理79元,产品零售价格为元。此时每个层级的差价是:联合创始人30元、大区总监20元、特约代理50元。

如果按照传统层级定价规律来看,这个设定明显不合理,并没有呈现从高到低逐渐递增规律。但对于品牌方而言,联合创始人的层级差价大,会刺激大区总监的升级,从而提升联合创始人的招商量,毕竟谁都想让自己赚多点。

同理,如果品牌方比较重视其他层级的招商量,我们也可以加大该层级的利润空间。所以说,品牌方在设计层级价格的时候,并不一定非要按照传统的层级定价规律来设定,而是要根据品牌方对每个层级的实际需求来合理设定。

层级定价的公式

很多品牌方都想知道层级定价具体应该怎么设计,都试图获得一些类似直接套用公式的计算方式。说实在的,层级定价并没有一个所谓直接套用的公式。也许有些操盘课程中会给出每个层级的零售价格折扣比例,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出每个层级的价格。

例如,以三个层级的代理为例,假设折扣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零售价格的3折、5折、8折,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出每个层级的价格。

也有的操盘课程会更高级一点,不会直接给出固定的折扣,而是会给出一个大致的折扣范围,比如顶层代理为零售价格的2—3折,次顶层为3—4折等范围。当然,有的也许不用折扣表达,而是用百分比来表达。

上面这些给出的公式算法都是一些操盘课程中常见的形式,但这些相对固定的折扣比例都是建立在传统层级定价规律上的公式,因为公式必须建立在一定规律之上,没有规律肯定形成不了公式。

但我上面说过,传统层级定价规律不一定适合具有创新型的品牌层级定价,所以,品牌方也不要刻意套用一些所谓的层级定价公式。在我的认知中,凡是能套用的层级定价公式都不具备竞争力,因为你能用,别人也能套用。

层级定价的推演

虽然层级定价没有固定的套用公式,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遵循。在讲解层级定价原则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层级定价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在微商代理模式中,层级定价的设计,需要在品牌利润、层级数量、零售利润这三者之间反复推演才能最终确定一个合适的层级定价。

所谓品牌利润,是指顶层代理拿货价减去产品成本的差价,这里的顶层代理是指最高级别的代理商。为什么品牌利润只和顶层代理有关系呢?因为品牌方只供货给顶层代理,其他代理层级的供货只存在于代理商之间。所以,品牌利润取决于顶层代理的拿货价。

所谓零售利润,是指零售价格减去底层代理拿货价的差价,这里的底层代理是指最低级别的代理商。零售利润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底层代理的层级差价。为什么零售利润只和底层代理有关系呢?因为只有底层代理才是零售的主力军。

正常情况下,品牌方在设计层级价格之前,内心对于品牌利润、层级数量、零售利润都有一个大致的概念,或者说有一个理想值,但是这三个理想值有可能出现不匹配的状况。

举个例子,假设品牌方想把层级数量设为三级,通过计算品牌利润和零售利润后发现,三个层级没办法保证代理商的合理利润空间。此时,我们就需要做一些权衡取舍,根据取舍重新推演层级定价。

这里提供几种取舍的思考:

第一,如果品牌方不想动品牌利润和层级数量,要把代理商的利润提升为合理值,那只能在零售利润上下功夫。常见的方法是提高零售价格,在保持零售利润空间的同时适当提高底层代理商拿货价。

第二,如果品牌方不想动品牌利润和零售价格,为了保证代理商的合理利润空间,那只能在层级数量上下功夫。常见的方法是减少层级数量,比如把数量减少至两个层级。

第三,如果品牌方不想动层级数量和零售利润,那只能在品牌利润上下功夫,从而保证三者之间做到相对合理。正常情况下,产品成本是相对不变的,所以减少品牌利润的方法就是降低顶层代理拿货价。

在这三个变量因素中,品牌方需要做权衡取舍,然后根据实际需求去改变。改变后再重新做层级定价的推演,直到让三者处于相对合理的状态。

这一堂课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还麻烦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biao.com/sqtj/13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