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人最高?」
「你给本省平均身高拖后腿了吗?」
这个不定时被翻出来的话题
几乎每次都会激发人们的身高焦虑
当然
它也是少数人的炫耀利器
因为他们家乡的平均身高傲视全国
然鹅……
据环京小编广泛查阅
这份流传已久的各地身高数据
其实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无来源、无测量单位、无抽样程序
说人话就是:谣言
那到底有没有靠谱的数据呢?
据环京小编了解
自年以来
国家教委、体委、卫生部等开展了多次体质调查
但可惜的是
这些数据甚是神秘,从不对外公布
年开始
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掌握国民体质
于、、、年
完成了四次监测并出版了调查公报
这批数据是目前比较全面的
但质量也参差不齐
层层汇总也使得数据失真概率增加
好在-年
天津师大、内蒙古师大、锦州医科大三所学校
联合完成了「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覆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的汉族群体
并公布了详细的抽样测量方案以及数据结果
让我们第一次能够对全国各地
主要人群的身高有了清楚地认识
山东真的遍地cm吗?山东人一向对自己的身高十分自信
网络流传的数据都表明
山东男性身高.44cm领先全国
事实果真如此吗?
山东网友用遍地回应黑龙江网友的蔑视
根据「汉族体质人类学」调查
山东潍坊男性平均身高为.09±6.55cm
「国民体质监测」也表明
山东济宁男性平均身高为.4±5.58cm
那么山东男性身高的标准差大约6cm
假如山东男性平均身高cm
就意味着有
13.59%的男性身高为-cm
2.15%的男性身高为-cm
这和走在德国大街的观感差不多
德国男性平均身高为.4cm
显然,山东、东北等地男性身高
纷纷超过cm之说极不靠谱
至于山东女性身高cm的说法
就更加骇人听闻了
比身高全球前三的德国还高
真是这样的话
以山东万人口和如此优越的身材
在奥运会比赛上
山东女性分分钟能打爆整个欧洲
中国究竟哪里人最高?根据「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统计
全国乡村平均身高最高的是保定
男性:.02±5.75cm
女性:.42±5.07cm
城市平均身高最高的是锦州
男性:.8±6.84cm
女性:.97±6.36cm
中国城乡男女平均身高前八位
纵观城乡男女身高前八名
东北华北城市占多数
这是不是意味着南矮北高的印象是对的?
我们把目前社会上
最活跃的20-44岁年龄组单独分析
排名就有所不同
中国城乡男女20-44岁组平均身高前八位
嘉兴、福州、淮安、滁州
这些中国身高榜上不知名的地区纷纷提前
超越了榆树、潍坊这些印象中的高个子地区
假如我们将调查地区按照汉语方言划分
结果同样出人意料
中国汉语各方言区城乡男女身高平均数
统计表明
在乡村男性、女性身高排行榜
江淮方言区都稳坐第一
而且江淮方言区和吴语方言区的
乡村男性已经接近北方汉族身高
城市男性身高排行中
江淮方言区超越了西北、华北方言区
仅次于东北方言区位居第二
城市女性的身高与男性相似
江淮方言区和吴语方言区分居二、四位
与北方汉族没有显著统计差异
看了这个结果
谁还敢说南方人个子都矮小?
江淮和吴语方言区早已迎头赶上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
无论男女、农村还是城市
平均身高排名靠后的几乎是
赣、粤、湘、闽、客家和西南方言族群
好吧,也许南方人身高
真的拖了全国的后腿
什么决定了身高?1地域及历史因素北方人高于南方人
山东人长得高
作为山东河北移民后代的东北人长得更高
这些仿佛都已成为不证自明的常识
统计分析也验证了这个想法
将31个城市男女身高与城市纬度做分析
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纬度越高,汉族人的身材也越高
然而,地域差异背后
是汉族几千年的移民和融合的历史
今天的南方人
是向南拓殖、迁徙的中原人
与长江以南的土著南岛系、侗台系民族融合的结果
今天的北方人
则是滞留在中原的汉人
与南下的北方游牧民族不断融合的结果
2基因交换的频繁程度华北、东北地区
人口身高占优势的重要原因
就是这两个地方在历史上都经历过多次移民
不同群体的基因能够有效交换
提高了人口体质
相反,尽管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大移民
四川盆地由于其封闭性
社会稳定后与外界人口交流不多
目前人口身高显著低于其他西南官话区汉族
3经济发展因素喝白水长大的与喝牛奶长大的
身高有区别吗?当然有
所以经济因素是六十年来
对汉族人群身高塑造更重要的因素
统计也显示,在31个城市中
有24个城市的男性身高
19个城市的女性身高存在显著城乡差异
比如锦州,其20-44岁
城市男性身高平均大约有cm
而乡村男性只有cm
整整相差5cm
经济因素不仅影响了城乡人口身高
也改变了地域之间的身高差异
以年龄组差异来看
中国农村男性身高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60-80岁、40-49岁、20-29岁组中
吴语方言区人口身高为第5、5、3位
江淮方言区人口身高为第4、2、1位
西北方言区人口身高为第2、1、7位
南方在上升,北方在下降
这种变化与三地
近六十年来经济发展差异相关
可见即使先天基因底子好
也能被后天的经济发展逆转
如果中国地区性的发展差异延续下去
迟早有一天
中国男篮可能被江南人和岭南人包揽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