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基本概念
渠道分类
选定原则
市场体系
保证管理
申请条件

乾隆ldquo千叟宴rdquo上

白水县城向北5公里,有个下徐村,村中百姓多数姓马。村南是一条东西大路,路北以前是空旷的麦场,现在紧靠路边已经建满村民的庄基。

春和景明,乡间采风。笔者在该村看到一通石碑,高高地竖立在大路北面村民的大门前。石碑坐北面南,下有石龟底座,碑高厘米、宽78厘米、厚21厘米。近前观看,方知此碑乃是记载本村监生马星斗于嘉庆元年赴京参加乾隆“千叟宴”的碑石。其内容涉及马监生赴京经过,皇上御赐《千叟宴》诗章和黄红白蓝绢纱布匹、银牌、鸠杖等物品,以及主人歌功颂德之词,立碑者为其子孙。

询问村中长者,由于没有家谱或者其他资料可查,现在已经无法知晓马监生是谁家的先祖,但石碑是一直立在那里。屈指算来,此碑已经阅历了个春秋的风霜雨雪,曾经的繁华和荣耀都成为凝固的历史。

那么,“千叟宴”应该从何谈起?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是清宫中规模最大、赴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清代共举办过4次。首次千叟宴在康熙五十二年三月,时值爱新觉罗·玄烨皇帝60寿诞,他为了炫耀自己治国有方、盛世太平和对老人的尊敬,而在宫中举办千人盛宴,宴请从全国各地进京为自己祝寿的老人以及王公大臣。玄烨皇帝即席赋《千叟宴》七言律诗一首,“千叟宴”遂由此得名。康熙六十一年正月,玄烨年届69岁,为了预庆自己70岁生日,又于乾清宫举办第二次千叟宴。当时12岁的爱新觉罗·弘历作为皇孙也参加了这次宴会。

爱新觉罗·弘历继皇帝位后,效法其祖父,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第一次是在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为了纪念在位50周年,75岁的弘历皇帝在乾清宫设宴,被邀老人约名。乾隆六十年(公元年),弘历皇帝85岁,为了不超越祖父在位61年的纪录,遂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永琰,自己则封为太上皇。第二年即嘉庆元年正月初四,禅让皇位刚3天的弘历作为太上皇,借归政大典之机,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第二次千叟宴,与宴者人。此时,弘历已经86岁,因而参宴老人的年龄由60岁改为70岁以上。白水县下徐村监生马星斗参加的即是这次千叟宴,当年他73岁。

这一天,宴饮观剧之后,参宴人员即席赋诗,此为古代君臣宴会上的传统,清代达到极致。这次宴会结集诗作首,乾隆皇帝亦按康熙《千叟宴》诗原韵,再赋《千叟宴》一首,并赏赐于参宴者。诗云:

千叟宴

归禅人应词罢妍,新正肇庆合开筵。

便因皇极初临日,重举乾清旧宴年。

教孝教忠惟一笃,曰今曰昨又旬延。

敬天勤政仍勖子,敢谓从兹即歇肩。

这次宴会意味着乾隆时代的结束,“康乾盛世”也在千叟宴的喧闹中画上了句号,“千叟宴”遂成为一段历史典故。

作者:范忠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biao.com/sqtj/6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