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基本概念
渠道分类
选定原则
市场体系
保证管理
申请条件

默言书绘白水素女逍遥游的创作

挟一缕天香

蹑月波而下

乘螺浮于海

白水素女

《逍遥游》的创作缘起

四月,青袍似春草的季节,莺飞草长。

三年前,也是这个时节,鹃儿带了她的同学和学生来看作品。那天的她长发携一袭白衣裙,黑白飘逸。用书法的语言形容,是魏晋的行流草,带着三分云水气。

鹃儿,田园与都市气质的崇州口音,是我一见如故的好友。初次相识在更远的时光,也是暮春时节。那年那天傍晚的山谷之中,我沏茶,她用方言婉约自信地对我说:“我们崇州人说话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夜晚的茶汤被山谷的竹林环抱,风拂过竹子沙沙作响,映着玻璃窗婆娑起舞。我眸子闪亮愣愣地听,以为遭遇着春秋的气质。

那是千年前的瑶草和竹风么?

后来每次见面,我们无话不说。话题宽广,从日常的泛聊到形而上的艺术文学哲学,纵横讨论,闪亮碰撞。鹃儿浪漫聪慧,偏又勤劳,打娘胎里带出的泥土气息。若土豪的另一解释为接地气,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与她交流,扑面的芳草,恍若是从田埂走来的,而我们的谈话场地分明是在都市又或其它地方。错位,错着时光与地域的位。

回来接开头的话。那天她们来,鹃儿预先买好了菜。午后的阳光清透明媚,我们一边看作品,我一边沏茶,予她们讲解。时光飞到黄昏,她下厨做饭。天近黑,从厨房到客厅,鹃儿来回穿梭,长发白衣飘飘,飘出一桌丰盛可口的饭菜。味蕾和语言和文字仿佛自带翅膀,任意穿梭。

当晚临睡之前,我随手翻着书案上的《搜神后记》,恰好翻到“白水素女",文字记载:晋谢端于邑下得一大螺,取归贮瓮中畜之。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为人者...一日早出潜归,于蓠外偷窥,见一少女从瓮中出。问从何来,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这是民间皆知的传说,另一通俗名称为”海螺姑娘“:是说一位名叫谢端的清贫少年,靠打鱼为生,偶拾一大螺带回家放置水缸。之后每天打鱼归来都见炊烟,可口饭菜于桌上。少年初不为然,以为邻人。然而天天如此,少年询问邻人,皆摇头。于是有一天他提早回家,躲在窗前篱笆下偷偷看,见一白衣少女从水缸里的海螺冉冉升起,带着迷蒙的水气飘到厨房,开始忙活做饭菜。少年飞奔进屋,从水缸里捞出海螺,却是空壳。白衣少女吃惊地看着他,想躲进海螺,却来不及了。只好如实相告:她是天河神女,因身份暴露,不能久留人间。这时屋外风云起,少女随风飞上了天。少年怀抱空螺怅然失落...

思绪回来,联想当天午后情景,与鹃儿们的欢声笑语,有些发神。合上书卷,自己也在心中笑。从那之后,心中念念,想把这个情节用笔墨捕捉:传说中的螺仙为炊,做好了饭菜便缩进了螺壳,一直流传至今。然而现代版的“白水素女”要结合当下之境:赋予她头戴花枝,随手揽花篮,挟一缕天香,蹑月波而下,飘然于螺壳之上,乘螺浮于海......

浪漫与炊烟两相宜,是为人间的逍遥游。

.04\默言

白水素女

纸本69xcm

.02\默言

搜集资料,前后三年草稿不计,这只是其中的小部分

年秋天始,最初的草稿

再次草稿

再次草稿

再次草稿

年较为完整的草稿

年再次草稿

年再次草稿

正式创作\

健硕、朝气,赋予人物古典的婴儿肥

局部之一

局部之二

局部之三

局部之四

局部之五

局部之六

局部之七

人物原型--鹃儿

三年前的某天夜里,鹃儿带同学和学生来看作品

那天夜晚她们离去之后,书案随手翻书,恰好翻到“白水素女”。

海螺创作的来源

默言\

独立设计师、书画人

生于青城山下,岷江河畔。自年少时即好笔墨,粉壁墙泥多为涂抹。17岁独立,设计生涯二十余年,全国企业品牌形象及设计作品达数百件。坚持将书法绘画与设计结合并多维度跨界,以人文的视野探索在中国语境下的创作。秉承心之行与视之形为无疆。

行于心,形于外。

默与言,互为映照,视觉出彼此的究竟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biao.com/sqtj/6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