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基本概念
渠道分类
选定原则
市场体系
保证管理
申请条件

社交电商不就是微商么

近日,克莱氏(CLEXC)集团发布移动社交电商品牌葳尼(VINY),作为一个成立18年的美业巨头,在这个时候选择入驻社交电商领域,是出于怎样的行业思考呢?美业+互联网思维能否让传统美业品牌重新焕发生机?社交电商和微商又有何渊源?今天就让一禾带你探究一二。

借助着小程序、微商城而兴起的社交电商近年来发展迅猛,它和无处不在的“微商”一定程度上有着相近的基因,都通过线上营销的方式售卖货品,也都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生长,这让很多人把社交电商和微商混为一谈,认为两者只是在“玩概念”,但对两者的销售模式、运作逻辑等进行分析之后,两者的差异就显而易见了。

销售模式:单品多层分销VS海量SKU零售

微商通常服务于某一单一品牌,甚至是只有一个单品,通过品牌商、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层层向下压货,制定销量任务,但最终买到消费者手中的货量少的可怜。各级代理商利润来源不是卖货赚取的产品差价,而是通过发展线下代理吃返佣,极易进入恶性循环。

而社交电商则截然不同,首先它的本质是零售,这也意味着它的SKU(单品种类)足够多,以用户的终极消费为核心进行选品,目标用户即现有的老牌电商用户。换句话说,目前的社交电商平台,比如微店、有赞、云集等,他们消费者其实是从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综合电商平台或者海淘平台分流过来的。

产品品质:烂产品VS精选品

无数的微商产品之所以被人们吐槽痛骂,核心是产品真的太烂了。他们热衷于追逐市场热点,如减肥裤、瘦身茶、美白面膜、闪电祛斑等等。惯用思路是迅速策划一个爆品,然后由工厂进行代工生产,而且由于微商中普遍的价格敏感型使得大量的微商想办法把产品做得价格很低,压缩产品质量,很多产品往往都是三个月的寿命。这样的毫无敬畏感的做法,必然导致市场的无情淘汰,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痛恨很多无底线微商的原因。

而社交电商的基本运作逻辑是零售的逻辑,即首先要有好的产品,价格低质量优,这样用户才会买账,只有有了这个大前提,再通过社交媒体的营销才能实现将社交变现的商业功能。

运作逻辑:拉人头发展下级VS自带流量的用户接入

传统微商基本的利益逻辑,都是在鼓励代理人发展更多的线下,代理人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发展下级代理的多少,通过不同的代理层级之间的折扣差价以及代理压货的提成,获取最大的利益。至于下级代理商是否能够将产品卖出去给实际使用的消费者,他们毫不关心。这种逻辑下必然导致不断地拉人头发展代理,而不是聚焦在如何卖出产品。

社交电商极大的扩展了原有的基于单个个体的微商逻辑,它已远远不止是个人性质的参与者,而是大量的具有自有粉丝和用户的组织和个人也参与其中。比如自媒体的电商,就是让个体中的大粉丝军团加入了这个行列,此外,像拥有大量用户的公司组织也参与了其中,比如银行,像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等。

除了银行,像中国移动这种有巨大用户量的组织也纷纷涉足电商;比如顺丰这样的物流巨头,在拥有自己的庞大用户群体基础上,通过内容电商进行接入,既可以让用户得到实惠,又能够促动其他业务,提高用户的粘性和异业复购。

所以说,如今的社交电商早已是脱离了人们对于微商层面的了解,而是基于各种已有粉丝基础的节点人和组织进行电商的变现。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社交电商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所接受。

那么社交电商欣然发展的态势可以为美业升级提供哪些新思路呢?

1、渠道下沉,聚焦二三线及农村市场。社交电商推荐信息内容化、流量场景碎片化、推广渠道媒体化、用户管理大数据化,在渠道深度、品类广度和流通速度上相比传统电商都具有独特优势,其触达消费人群的范围也将更加广阔。美业也可针对这一特点,着重打造轻量级、入门级产品或项目。

2、小众、差异化商品优势显现。基于社交关系下的人群更容易因为喜好的不同而自然分群,这对于美业产品而言,如何打造自己的独特卖点尤为关键。

3、优质供应链供不应求。从朋友圈代购大行其道可见,市场对于优质商品采购的需求源源不断,所以优质有保障的供应链保障了用户的购物体验的同时也将持续激活用户社交行为。对于重效果体验的美业产品而言,优质的供应渠道更将成为制胜之招。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biao.com/xdyz/1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