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汉字研学首选目的地
来源:陕西传媒网
今年以来,白水县仓颉庙多次举行游圣庙、穿汉服、写汉字、诵诗文、习礼仪汉字研学旅行活动。为让广大中小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白水县仓颉庙依托资源优势,利用仓颉造字文化传说、文物古迹、历史典籍打造集传统文化研学教育、华夏文明体验为一体的研学教育旅游基地。
白水县仓颉庙通过打造研学教育旅游基地,可让中小学生可以在游玩中了解汉字文化、学习中华礼仪,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助力白水旅游实现“华夏四圣文明传承区”的目标。
仓颉文化:被忽视的白水另一面提到白水,首先想到的是苹果和煤,但是很少人知道白水还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有着丰厚的历史遗存的白水曾经面临着这样的尴尬。“现在是淡季,你要是春节或者谷雨来,那才热闹。”白水仓颉庙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逢春节或者谷雨,周边县市的群众都会到这里参加祈福、祭祀活动,很多快被时代湮灭的传统习俗都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才没有被遗忘。白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关中与陕北的咽喉要地。坐落于“渭北黑腰带”上的白水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同时白水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拥有全国最大的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头顶这样的光环,仓颉文化被当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附属品,传承与保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群众的自发行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转型,白水需要一张名片来塑造新形象,以鲜明的特色来证明:白水的发展不仅需要煤炭和苹果,也需要历史和文化。而仓颉庙,恰恰是最佳选择。仓颉庙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所建,据《仓颉庙碑》记载,汉延熹五年(年)已颇具规模,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作为我国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中国同类遗迹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仓颉庙内有碑刻楹联、匾额壁画、赞颂诗句、古柏古迹多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仓颉庙内共计有古柏48株,古槐枝叶覆盖交通,虬枝盘旋,各具姿态,古柏整体树龄年代久远,树形奇异,与陕西黄帝陵、曲阜孔庙古柏群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柏树群,而平均树龄居三大古柏群之首。“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早在多年前,大诗人杜甫的足迹已经到过这里,对白水留下了“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记述。而白水的历史文化还远不止于此:仓颉造字、雷公造碗、杜康酿酒、蔡伦造纸等传说在白水世代相传,境内古遗址、古战场、古寺庙、古建筑多达余处。如今,白水县已经提出深入挖掘圣贤文化、苹果文化等内涵,塑造推广“华夏文明祖地,农耕生态田园”的旅游形象,重点推广仓颉庙、杜康酒文化体验,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白水历史文化逐渐被重视。
研学旅行:重拾汉字文化自信“我的小孩在上小学,但是他不知道汉字演化过程,甚至不知道汉字文化就发源于白水。”一位游客这样坦言。对于成人而言,在数字化时代,很多人对电脑、手机产生依赖症,再加上网络语言表达的不规范性和粗鄙化倾向以及提笔忘字的“失写症”逐步蔓延,由汉字所带来的文化自信逐渐被消弱。作为汉字文化发源地,能否通过将仓颉庙打造成研学教育旅行基地的方式,让青少年以研学旅行的方式重拾汉字文化自信?白水县一直在这样考虑。年12月下旬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中明确中小学要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根据这一要求,白水县仓颉庙利用丰富的资源,通过开展“写汉字、穿汉服、学汉礼、诵诗文、拜始祖、游圣庙”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小学生在游玩中了解汉字文化,体验文字之美。白水县仓颉庙管委会管理人员说,“仓颉庙研学教育旅游其实主要是为中小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通过这个平台了解汉字、感受汉字,弘扬中华文明,让文化自信在他们心里潜移默化的树立起来。”同时,白水也将仓颉庙汉字文化的交流与推广做为旅游的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外国游客被汉字文化吸引而来到仓颉庙了解汉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研学旅行、传统祭祀,如今白水县正通过一项项活动的开展,不断弘扬汉字文化,为拾回汉字文化自信贡献着力量。
活动
组图
汉字研学
陈圣强甘泉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