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大幕终落下,即便是没涉及福康公主被李家百般迫害早逝这一人间惨剧,仅仅是公主和梁怀吉之间的情感纠葛也足以使人欷歔不已。
那么,在中国史上,宦官到底是什么人,又能否婚配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1
汉朝:宦官的专职和对食的转化
首先我们要明确“宦官”和“阉人”的区别。
甲骨文有「」字,很明显是男人被阉割,可知阉人在商朝就存在了,但可能就仅限是一种刑罚,而非宫中内侍。
西周时始有使用阉人的记载,《周礼》内有「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被用来作「寺人」、「内竖」、「阍人」等职,但是人数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负责杂役、传令等,是家臣的一种。
战国末期,假阉人嫪毐还和太后生下两个孩子,成为天下皆知的丑闻。
入秦朝,宦官赵高指鹿为马,荼毒天下。但,也有人云,老赵非阉人,其最主要证据是曾有其女婿阎乐出场,有关赵高同志的真实身份到现在学界还没定谳。
到了汉朝,侍候皇帝的人统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但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时,朝廷规定宦官全部要用阉人,据说是出自拱卫在天帝星旁一叫「宦者」的星座。而东汉也成为宦官的第一次黄金时代。
宦官虽没生殖能力,但漫漫长夜,重重宫门,可怜的他们本身还是有很强的精神寄托,《诗经·小雅》「巷伯」篇,有「萋斐贝锦」之叹,出现了所谓的“对食”。
对食一词,《汉书》载:“官婢曹晓、道房、张弃,故赵昭仪御者于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曹)宫即晓子女,前属中宫,为学事史,通《诗》,授皇后。(道)房与宫对食。”应邵注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相妒忌也”,可见对食最早是指女同性恋。
后来,「对食」一词逐渐变成宦官和宫女的恋爱和性行为,他们往往走到一起,安享晚年,如平民之夫妻般。
宦官群甫登上历史舞台便呼风唤雨,一些宦官也为了显示权势而娶妻纳妾,《后汉书·刘瑜传》曰:「常侍黄门亦广妻娶」。
桓帝时单超等「五侯」,更「多娶良人美女以为姬妾,皆珍饰华侈,拟则宫人。」可见,彼时的宦官有了家庭生活。
2
唐朝:无所不为的宦官
唐朝被呼为第二次宦官时代,主要源于安史之乱时宦官对皇帝的效忠,使其成为皇帝倚重、与朝官系统(南衙)对立运作的北司,以中使的身份干预国政,开宦官总理机要事务(枢密院、宣徽院)之始。
马嵬驿夺权后,拥立肃宗的宦官李辅国有功,受重用,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府行军司马,为宦官掌军之始。而后,宦官们甚至狂妄到随意可以弒杀、册立皇帝,真是乱作一团。
聚焦到宦官婚配吧!
电影《妖猫传》中的高力士
高力士,可能年代台湾电视剧《珍珠传奇》就塑造了这么个深入人心之大宦官。
玄宗对老高宠爱无以复加,赏赐无数,而上有所好,下必从焉,刀笔吏吕玄晤为媚上,竟主动把自己国色的女儿献给老高……
《新唐书》载:「女国姝,力士娶之。」郭湜在《高力士外传》中写道:「其妻东平吕氏,故岐州刺史玄晤之女,躬行妇道,有逾常礼。」
吕氏则与其他权贵之妻一样同受命妇册封,封为国夫人。吕玄晤随即被擢为少卿,后出任刺史。
李辅国曾奉旨娶元擢之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知羞耻的元擢也因此成为梁州刺史,弟元挹也被引入台省为官。
隋唐五代时期的《宫词》有云:“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在阉风甚炽的中唐以还,宦官娶妻司空见惯。
3
宋朝:昙花一现的流星
宋对宦官参政防范较严,太祖不许宦者「干预政事」,宦官到一定年资须转出外任。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载:太祖刻石禁中曰:「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宦官若敢于参预朝廷大事,往往受严惩。
宦官王继恩因串通大臣,企图拥立太宗长子赵元佐为帝,遂被流放。
徽宗昏庸,宦官「动以千数」,童贯、梁师成、杨戬等得宠信。
童贯有「媪相」之称,「握兵二十年,权倾一时」,岳牧、辅弼多出自其门下。
梁师成则有「隐相」之称,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
左正言陈禾弹劾童贯等「怙宠弄权」,要求「窜之远方」,「论奏未终」,徽宗「拂衣起」,陈「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裙落。」
靖康之耻后,高宗即位的翌日下诏:「朕将规复旧章,不以手笔废朝典,不以内侍典兵权。」
故终宋一朝,仅有徽宗时宦官擅权,尚不至跋扈,但从目前的档案看,大规模的“对食”级婚配绝对是妄想了。
可见,小梁同学生不逢时啊!
4
明朝:普遍人性的菜户
太祖洪武大帝对宦官管教极严,曾在宫门内立碑云「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成祖始重宦官,武宗后更渐,熹宗时全国竟有数万人,是为第三次宦官时代。
景泰初年,大同右参将许贵奏:「镇守右少监韦力转,恨军妻不与奸宿,杖死其军。又与养子妻淫戏,射死养子。」事下巡按御史验问。
天顺元年,工部左侍郎霍又奏:「力转每宴辄命妓,复强娶所部女子为妾。」英宗怒,始遣人执之。这是镇守外方的宦官监军强占民女的恶行之一。
太祖时,严禁宦官与宫女暧昧。宫中仆役的生活苦闷寂寞,有些宦官会与宫女、女官结为对食或菜户。
对食多为短暂交往,而菜户关系有如夫妻,有明最无以数计。《明史》卷一一四《懿安后传》曰:“宫人无子者,各择内监为侣,谓之‘菜户’”。
菜户是对食衍生而来,专指太监与宫女之间的恋爱,并会盟誓终身相爱,关系有些甚至比一般夫妻感情更为深厚。
《万历野获编》中曾载一寺中放满由宦官奉祀其伴侣的牌位,牌位上都写有宫女姓名,每逢宫女忌日,与其结为菜户的宦官便会前来祭悼,其悲伤之情如悼爱妻。
万历年间太监宋保因宫女吴氏为菜户,后吴氏移情别恋,与同类张进朝者结好,宋保终至万念俱灰,出家为僧……
而最有名的一对菜户就是九千岁魏忠贤和熹宗乳母客印月了。
《万历野获编》之「宦寺宣淫」条云:「比来宦寺多蓄姬妾,以余所识三数人,至纳平康歌妓。今京师坊所谓两院者,专作宦者外宅,以故同类俱贱之。」
明时的田义墓在北京西郊,亦是宦官博物馆,感兴趣的人也可一游。
如单从人性角度说,明朝的宦官多半能有“菜户”相伴终老,是空前绝后的,也是相对最幸运的。
5
清朝:菜户的终结与晚清的闹剧
满清把宦官统一叫“太监”,鉴于明朝故事,禁宦官干政,仅充任洒扫之类的杂役。
清时太监多由汉人充任,绝大多数都来自直隶省农村,尤以河间府最众。清世宗更是明确表示:旗人不能充太监!
那么,问题来了,太监原本菜户的主要对象——宫女已不再是终生服役,通常在廿五岁离宫婚嫁,太监便失去了婚配的可能。
另外,清宫女为八旗女子,宦官多充汉族,民间“旗民不结亲”,遑论宦官啊!
当然,例外总是有的,也有个别不知死活大太监公然娶妻,比如慈禧太后宠信的直隶南皮人安德海。
同治七年()冬,北京最大的天福堂大酒楼内张灯结彩、宾客满座,正为安德海举行婚礼,迎娶徽班旦角年仅十九岁美人马赛花。
婚姻由慈禧太后准许,还赠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成为老百姓一时间饭后谈论的笑点。
乐极生悲,八年,小安子出京办货,乘两艘太平船从京杭运河一路南下,一路招摇,七月二十日,驶入山东境,抵德州。
巡抚丁宝桢以祖训「太监不得私自离京」为由,于西门外丁字街处斩,暴尸三日,随行二十余人,一律处死。
6
民国:尾声,总有些与众不同
武昌军兴,南北和谈。民国元年2月12日宣布的《清室优待条件》之六:
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
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这无疑是终结了宦官,而逊帝溥仪更是藉建福宫火灾逐出太监。
隆裕去世,总管太监小德张离紫禁城,到天津英租界做寓公,深居简出,不问政事,广置田产。
慈禧太后与其太监天团
张兰德娶了四个老婆,其中有一个不堪凌虐而跑到巡捕局求救,最后却依然被张公公爪牙抓了回去,肢解而死,抛尸郊野……逊帝《我的前半生》也印证了这一惨剧。
王夫之在《沿书引义·舜典四》中点评宦官:「宫刑施之,绝人生理,老无所养,死无与殡。无罪之鬼,无人除墓草而奠怀染。」
是的,宦官是生理缺陷的一群,而心理也不由得扭曲,一些人还干起了祸国殃民的勾当,因此往往被视为怙恶不悛的群体。
然而,造成这一系列悲剧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独裁的帝制。
他们本该也有自己的情爱和家庭,遇上相对宽松的世代,或许能遂愿,但这可遇而不可求。
家,人人本该有之啊!
参考文献:
范晔《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欧阳修等《新唐书》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内监·对食》
张廷玉等《明史·宦官传》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
往期珍赏·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没事,他可以再修复。”
全国博物馆年度各项榜单出炉!
经历高分与质疑,这部纪录片终于回归!
当世界名画里的女人们试图减肥……
如果《清平乐》出一期“看图认物”
3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内附观看地址)
清明上河图:来呀!全员摆摊!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