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洲古镇位于南台岛的东边,旧时,它还有个很好听的名称——百花仙洲。洲中分为店前,吴厝、洲尾三个村落,沿江筑屋,陈、吴、林聚族而居,三村文物如林,书声琅琅,人文荟萃,代有名贤,夙有“小福州”之称。』
???
一千六百前,东晋的陶渊明曾在《搜神后记》里写的一则与「白水素女」相关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候官人谢端,因为爹妈死的早,自小吃百家饭长大。某天,小伙捡了颗田螺带回家,自那以后,谢端每次回家,都能看到桌上准备好的热腾腾的饭菜。
谢端心生疑惑,便躲起来探个究竟。这一下,他才发现瓮里的田螺变成了漂亮姑娘,直奔灶炉前忙活。只可惜这不是个旖旎的爱情故事,自称是「白水素女」的田螺姑娘最后飘然而去,给谢端留下一个能“米生米”,取之源源不绝的螺壳。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或多或少都有这样一则故事的踪迹。但你可能想不到,田螺姑娘可能是个福建妹子。
因为故事里的候官,就是福州。传说,螺洲镇的地名也因此而来。
福州的三月,草长莺飞,春光烂漫,到处都是阳光,和被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雾霭沉沉又阴冷的冬天总算是过去了,我呆在屋子里无所事事,看着窗外的一片蓝天,决定去螺洲看看。
螺洲古镇位于南台岛的东边,旧时,它还有个很好听的名称——百花仙洲。洲中分为店前,吴厝、洲尾三个村落,沿江筑屋,陈、吴、林聚族而居,三村文物如林,书声琅琅,人文荟萃,代有名贤,夙有“小福州”之称。
这是一个盛产柑橘的地方,因而又称“橘洲”。文人陈懋鼎有“临流橘实半青红”的诗句,就是对螺洲句子将熟时的写照。
螺洲有着一个慢灵魂。
△手写招牌
即使是在高速城市化的螺洲,如果细心寻找,依然能在角落里寻到一丝古镇的气息,比如手写的广告牌。
它们独一无二又富有年代感,处处体现着店主的个性,相比都市中司空见惯的统一格式招牌,手写招牌多了几分亲切感,也体现着这座千年古镇的活力。如果说城市是一个终端,那么街头的图像、声音、气味则是城市的延伸,向外传递着讯息。
△手写招牌
午后的阳光和煦,绿树掩映的主干道下,小贩的摊位沿街摆开,福州话与普通话的声音交错在一起,唠着家长里短。剁肉声,吆喝声,汽车的喇叭声,生鲜肉味,蔬菜的泥土味,蛋糕店的香味,浸润其中,每一处都是生动而鲜活的生活。
菜市场总是拥挤、嘈杂,但也正是因此,它总是活色生香,永远客似云来。
陈宝琛的故居就在离这不远的地方。
△陈宝琛故居
陈宝琛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也因此,螺洲又被称为「帝师之乡」。
陈家在唐末从河南固始南迁福建,明洪武年间定居螺江,人称“螺洲陈”陈宝琛的祖父陈若霖是乾隆进士,道光朝当过湖广、四川总督,官至刑部尚书。
△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仓山区螺洲镇)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
陈若霖之后,陈家开始显达,每代都有人中进士、举人,明清两代中进士达21人、举人名。年,陈宝琛中进士,随后其兄弟六人三人进士、三人举人,时称“六子科甲”。
清光绪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年,当时陈宝琛还是光绪帝的老师,突然被罢黜了,于是陈宝琛就回家了,然后便建立了这个房子。
陈氏五楼分为五个楼分别是赐书楼、沧趣楼、还读楼、晞楼、北望楼,总建筑面积高达平方米,几个楼的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晞楼是西式建筑,北楼是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其他的三个楼是传统的建筑风格,集北方庭院和南方私家园林为一体,古色古香,是近代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建筑,也是最大的私人藏书阁。
△陈氏五楼之晞楼
△陈宝琛雕像
陈宝琛回闽后,修建沧趣楼,自此闭门读书。
戊戌变法后,福建各地纷纷提出兴办中、小学堂,可新式教育的教员特别缺乏。
年,闽浙总督陈仰祈与陈宝琛商定把福州东文学堂改组扩充为全闽师范学堂,全力培养新式教育的师资力量,以解燃眉之急。陈宝琛慨然应允,并出任首任学堂监督(校长)。后又升格为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也就是如今的福建师范大学。
从陈氏五楼出来之后往状元埕的方向走,会经过一排建筑旧址,其中包括闽侯邮政局、中国人民银行、供销社大楼和原农贸大楼及螺洲饭店旧址,不过多数早已荒废。
△旧址
旧址的一侧,就是吴厝弄,也是螺洲孔庙的所在地。
△棂星门
穿过棂星门,天井的正中有一口15平方米呈半圆形的泮池,俗称“荷叶池”,也叫“墨池”。
墨池中横跨着一道拱桥,俗称“步云桥”,寓意步步高升青云直上。这也是当时读书人荣耀的象征,因为只有获得了举人以上功名的读书人才能从泮桥上昂然而过,是名副其实的“功名桥”。
△步云桥
相传,古时民间私建以违制论处。螺洲乡人私建孔庙,府官勒令拆除,百姓不知如何应对,有一个秀才自告奋勇说:“乡人违制兴文庙,诚为不敬,应当向先师并官宪请罪,然有闻建文庙,而未闻拆文庙,兴而复拆,不敬更大,不敢从事,恭候官宪谴工拆之。”
官员觉得这话没法接,就索性不拆了,螺洲的孔庙这才得以保存。
从吴厝弄往江墘埕的方向走,就到了江边。
沿着江岸,停靠着各式轮船,时值傍晚,傍晚的太阳斜照,黄昏的云紧贴着江面,翻出闪闪的红鳞。
乌龙江缓缓流淌,江对岸的建筑看起来寂静又辉煌。而江水一直向前延伸,延伸至水天交接的地方,远处有蒙蒙水雾,便什么也看不清晰了。
辽阔的江景总是让人感到放松,晚风吹过层层金边,这样的情景,既是李商隐在诗里写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是徐小凤在《似水流年》里唱的:“心中感叹,似水流年,不可以留住昨天。浩瀚烟波里怀念往年,外貌改变,处境都变,情怀未变。”
这也正如今日正高速发展的螺洲。
随着“一带一路”、福州新区、福州自贸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四大国家战略的落地,福州被定位为海峡西岸核心城市,正在由一个低调的历史文化沿江名城,走到世界超级湾区的聚光灯下。
在当今湾区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期,福州三江口已然成为大福州“东扩南进”的重点发展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