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肉松
最近这两周,《乘风》《向往的生活7》《中国说唱巅峰对决》集中上线,看起来,综艺市场在入夏之际迎来了回暖。
回望去年年底,随着线下放开,从业者们一边感叹过去一年的不易一边表达共识:行业将在年迎来转机。
但从更早些的Q1来看,情况并不如想象中乐观。
内容端的数量在减少。第三方数据显示,Q1的上新数量继续缩减,网综相较去年减少10部,仅有21部,台综则与去年持平,共计20部。有限的节目没能引发广泛讨论,两档吴彤综艺《我们的客栈》《无限超越班》的热播成为Q1的独特景象。
这说明用户对综艺的兴趣还未回归,在数据上的体现也很明显:Q1全网综艺正片累计有效播放量60亿,去年和前年同期分别是59亿和88亿,这%的微弱涨幅得益于芒果TV单平台的贡献。
在这背后,更值得关心的还有真正决定综艺命运的问题:招商。乍看之下,综艺招商的难题在得到解决,起码没有再出现裸播的情况,但这也反映出平台不再像去年那样敢于承压。
那么,站在即将过半的时间节点来看,综艺市场温度如何?招商困局怎么破解?
有从业者直言,“年的时候,客户只买贵的,现在想的是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曝光,完全不是一个周期”。客户对综艺的问询变多了,预算却非常有限,成交价比往年缩水40%。从年的综艺高峰期到现在,客单价降低几乎是无法挽回的趋势。
但也有人乐观看待,“今年确实是一个低点,这也意味着后面会往上走”,因为与此同时,平台和制作方都在寻找真正的转机。前者更注重IP的整合能力,尝试推出综艺厂牌,各平台的储备项目中都能看到“类选秀”的身影,似乎在指望其拉动市场;后者则越来越多地开始探索长视频之外的内容形式,试图在商业模式上做出改变、调整公司定位,甚至开拓了新的业务条线,发力短视频、直播……
对于文娱行业而言,年无疑是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节点。为此,娱乐资本论策划了文娱“春招”观察系列,